基本資料:
張亮,男,16歲。據其父母介紹,上小學期間,兒子一直跟隨爺爺奶奶生活,學習成績也十分優秀,初中才跟隨父母一起生活,期間雖然也曾經歷過青春叛逆期,但是都是大事化了,小事化無。在父母口中,張亮雖然有些叛逆行為,但是總體上可以說是一個優秀的孩子。高中的時候,張亮到家鄉的另一個區上學,離家較遠,于是選擇留校住宿。在脫離了父母的管教之后,張亮學習成績出現了下滑,于是開始在網絡中找尋成就感,沒想到一發而不可收拾,高一寒假,張亮利用收到的壓歲錢在網吧玩了一個月,下學期開學之后,張亮甚至出現了翻墻去網吧上網的行為。每次父母勸其專心學習,少玩游戲,但是每次張亮都是敷衍過去,多次勸說無果后,父母經多方打聽將黃勇送到了湖南青少年戒網癮學校。
轉變方案:
僅一個寒假的時間,張亮就從一個聽話的孩子成為了一個為上網而欺騙父母的網癮少年,青少年戒網癮學校心理老師舒彩云分析說,正是因為對學習本身興趣的缺乏,沒有承受挫折的能力,性格脆弱所致。為了幫助張亮徹底戒除網癮,我校的心理老師決定從心理輔導入手,幫助張亮。
根據張亮的情況,青少年特訓學校的心理老師為他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輔導。因為網絡成癮的孩子一般都較為自閉,沉浸在虛擬的網絡游戲世界里難以對外界的事物產生關心,同時能夠在游戲的勝利中尋找成功的快樂。這說明這孩子還是傾向于學習,只是在網絡游戲的作用下使其不顧一切。因此,對其進行心理輔導是十分必要的。
在進行心理輔導之余,青少年特訓學校還張亮制定了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,以期讓他找到網絡游戲之外的興趣與樂趣,如周一下午打乒乓球、周二下午打籃球、周三下午打臺球、周四下午下象棋,另外,還舉行運動會、K歌大賽等活動多樣性、廣渠道的培養孩子的興趣,也滿足不同孩子的不同興趣。
與此同時,在學習上,激發學習熱情,將學習態度有被動變為主動,減輕學習壓力。和他一起探討如何積極面對學習的困難。配專門的文化課老師去幫助張亮鞏固基礎知識,指導他如何更好的掌握學習的技巧,發現學習的規律。在心理輔導、學習輔導、培養興趣愛好等多種方式的教育下,張亮從最初到青少年表現的抗拒、叛逆逐漸轉變為聽話、優秀的學員。
轉化效果:
通過幾個月的特訓生活,張亮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:對父母的教育有了重新的認識,懂得了感恩父母。通過回訪得知,張亮對上網也有了新的認識,不再沉迷其中,而是學會了勞逸結合,現如今正在為落下的課程而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