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情況:伍云,男,15歲。厭學,學習成績差;性格暴躁,張揚沖動;在學校拉幫結派,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,打架、抽煙、泡網吧......
這是伍云來到湖南叛逆孩子管教學校前的真實寫照,他為何會成為父母、老師眼里的“問題少年”,叛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父母不知道,老師也不知道。
伍云小時候和奶奶、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。小時候,奶奶對伍云非常疼愛,但是爸爸對伍云的要求卻非常嚴格。爸爸是一個暴脾氣的人,因為學習上的事伍云沒少挨爸爸的打罵,爸爸對孩子的學習上會逼著孩子背書、做作業,如果伍云不聽從命令,或者成績不好的時候便對他予以嚴厲的懲罰或者毆打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伍云開始出現叛逆的行為,在學校打架被告知家長后,父親狠狠地打了他一頓,但是隨著伍云逐漸長大,父親的打罵漸漸難以有效約束成鵬,父母開始放任自流。初二的時候,成鵬在學校打架被開除,后輾轉到另外一所風氣并不好的學校,在那里更加加劇了伍云的叛逆情緒,整天跟著一群“意氣相投”的人在一起渾噩度日?;斓匠跞?,伍云已經完全不想學習了,只想跟著外面的“哥們”泡網吧,一群人在街上晃蕩。父親害怕兒子會跟著社會上的人學壞,于是將其送到湖南叛逆孩子管教學校鍛煉。
問題分析:
根據湖南叛逆孩子管教學校心理專家對伍云情況的了解,伍云對自己的前途有很明確的規劃和努力目標,那就是入伍之后能夠做一名警察。青少年特訓學校資深心理學專家楊忠武認為,伍云叛逆的真實原因是父親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所致。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劉父對成鵬的管教方式較為極端,不是簡單粗暴的打罵就是放任自流的不管不顧,這種偏激的教育方式容易讓孩子產生極端的心理,使伍云在心底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。這會影響伍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,激發伍云心底的叛逆情緒,進而做出更加叛逆的事情。
轉變方案:
找到了伍云原因問題所在,那么就能夠對癥下藥了。青少年特訓學校的專家與心理老師等一起為其制定了轉化的方案:
首先,利用伍云的理想與抱負加以引導。伍云認為入伍之后就可以當警察,這是錯誤的思想觀念。他的思想認知與真實的情況存在偏差。因為現在想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,除了身體素質要達標之外,還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作為鋪墊。而知識是從課堂中了來,只有通過學習,考上警官學院,畢業之后才能夠實現警察夢。因此,只有把讀書與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聯系起來,讓他知道實現夢想就必須要讀好書。
其次,幫助伍云客觀分析自己的條件。伍云去當兵,雖然他的身體素質沒有問題,但是年齡尚小,只有先做人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戰士!如果為人處世等方面不合格,也很難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。
此外,老師還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,探討小時候對孩子教育的一些錯誤之處,以及當孩子長大以后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等問題。讓伍云的父母真正理解,對孩子不能用過去的眼光靜止的看待。當孩子有所改變的時候要相信孩子,對孩子寄予期望。
轉變效果:
經過在湖南叛逆孩子管教學校半年時間特訓教育,伍云轉變了叛逆的思想觀念,并且對自己的理想有了深刻的認識,重新回到學校努力學習,決心用知識改變命運,實現理想。